爱康国宾事件持续发酵,企业与媒体如何共处?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31 21:30
事件概述 - 北京律师张女士质疑爱康国宾在长达十年的体检中未能提示其患癌风险,直至2024年更换机构后被确诊为肾癌晚期 [1] - 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重申对张女士的体检“无漏诊、无误诊”,并已以“虚构事实、散布谣言”为由向法院正式起诉 [2] - 公司创始人张黎刚在发布会上关于“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否查出所有疾病的言论引发争议,导致负面舆情进一步发酵 [2] 公司回应与行动 - 爱康国宾在2025年7月声明称,经内部核查及外部专家评估,公司在事件中“无责”,并愿意接受第三方鉴定 [4] - 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起诉张女士“造谣”,称其言论伤害了行业公信力 [4] - 公司在发布会上出示证据,称张女士2023年的体检报告已提示“双肾超声检查结论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有钙化灶”,并给出了“定期复查”的建议 [6] 危机公关表现分析 - 公司召开媒体发布会的沟通方式展现了愿意与外界保持沟通的积极姿态 [5] - 但沟通内容未能有效安抚消费者情绪,公司创始人的发言对舆情发展起到了副作用 [5] - 公司在危机公关中未能与公众站在同一立场,其言论被解读为将问题归咎于公众对体检存在误解 [6] - 公司回应中的核心观点不明确,使用了结构复杂的语言,容易引起争议,未能做到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7] 事件核心争议 - 事件的核心争议在于爱康国宾出具的体检报告是否起到了重大疾病筛查的作用,以及医生是否尽到了将病情告知客户的义务 [7] - 目前公司与客户双方各执一词,许多核心事实尚未得出准确定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