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6年全市120米以下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75% 深圳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上海证券报·2025-08-01 02:08

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规划 - 2026年深圳120米以下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75%,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建成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1] - 深圳目标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建设四大中心: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1][4] - 方案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强调"因地制宜"与"系统思维"结合,避免盲目跟风[1] 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建设 - 2026年底建成"1+5+4"布局(1个大科学装置、5个运行试验区、4个测试场)[2] - 围绕无人机关键系统、零部件、整机制造等环节培育全球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国内领先[2][3] - 产业集聚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3] 低空高端智造中心建设 - 2026年底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覆盖研发、制造、营销等业态[3] 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建设 - 2026年底开通1000条以上商业航线,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超50%[3] - "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全市70%人口,三甲医院、血液中心覆盖率超50%[3] 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 - 2026年底前建成一期,实现重点空域"7×24小时"监控,支持1000条客货运航线、300万架次/年载货无人机飞行[5] - 系统可支撑超万架飞行器同时飞行,实施精细化资源分配[5] 标准化与产业规则制定 - 建立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加快制定起降场、通信、导航等基础设施标准,推动地方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5] - 深圳通过"技术+标准"双轮驱动掌握产业规则制定权,避免重复建设并带动产业链升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