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峥嵘岁月 传承赤子丹心(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01 05:34
南侨机工文物入藏与历史意义 - 多批南侨机工文物入藏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包括皮箱、修车工具、帆布、合影等实物,丰富南侨机工系列馆藏[2][3] - 文物如郭六成的折叠行军床(可作担架)、装载药品的皮箱,李飞鹏的锈蚀修车工具,利汉平的油渍帆布垫,均直接关联滇缅公路抗战运输史[3][5] - 温祺芳组织新山区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的合影及130余件实物(纪念章、照片、通信资料)完整记录其生平贡献[5] 南侨机工历史背景与英雄事迹 - 1939-1942年3200余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陈嘉庚号召,放弃安稳生活回国支援抗战,在滇缅公路运输军需物资[3] - 机工们在泥泞山路、敌机轰炸、瘴疠疾病等极端环境下搏命行车,李飞鹏曾言“车不能停,物资要送到前线”[5] - 郭六成、李飞鹏等机工战后继续参与新中国建设(如江西交通事业),工具与物品被后人珍藏[3][5] 文物征集与展览计划 - 中国侨联2025年3月发起抗战文物征集,南侨机工后人主动捐献家族珍藏(如郭六成行军床、利汉平帆布垫)[7] - 侨博对文物分类保管(消毒杀菌、专用装具保护),计划在“万里同心”特展中搭建滇缅公路场景,融入行军床等实物[7] - 后续将开展社区巡展、校园宣讲活动,通过“小小宣讲员”等形式传播南侨机工事迹[7] 精神传承与当代启示 - 南侨机工后人如郭文丽(律师)、李雯湘(社区志愿者)延续祖辈信念,投身侨胞服务与社会贡献[8][9] - 宁一副馆长总结四点精神启示:家国情怀的行动实践、逆境中的韧性智慧、全球化下的民族认同、平凡英雄主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