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今年8000亿元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两重”建设稳投资优结构促发展
经济日报·2025-08-01 07:1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安排2025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完毕,旨在通过“硬投资”与“软建设”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增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 [1][2] - “两重”建设预计将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约1.6万亿元,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缺口,并为全年GDP增长贡献0.7至0.9个百分点 [4] - 项目聚焦于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等兼具经济性与公共性的重点领域,旨在优化投资结构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4] “两重”建设项目概况与资金安排 - 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资金,支持1459个项目,第三批安排资金超3000亿元 [1][2] - 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医院病房改造等重点领域 [2] - 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地方配套资金叠加,预计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左右甚至更高 [4] “硬投资”项目进展与成效 - 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上半年重庆经该通道完成货物运输量15.46万标箱,货值28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22% [2] - 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关键项目加速落地,支撑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2] - 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补短板项目进展顺利,重要基础设施韧性和保障能力得到增强 [2] “软建设”配套改革与机制创新 - 围绕项目生成、审批、要素保障和实施机制,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如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等 [3] -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破解传统项目推进中的障碍,确保投资转化为长期资产和制度红利 [3][7] - 专家建议对年底前必须开工的项目按“周调度、月通报”节奏推进,并建立项目调整的“绿色通道” [7]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 “两重”建设可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缺口,使基建投资全年增速稳定在6%至7%区间 [4] - 项目通过锁定产业链前端订单,有望提升建筑、钢铁、装备制造等顺周期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带动就业与居民收入改善 [5] - 投资方向聚焦于形成长期优质资产的领域,避免低效扩张,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4][6] 项目实施挑战与监管建议 - 部分项目存在工程质量、资金拨付使用、工程设施管护等问题,如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建而不用 [7] - 专家建议发布技术导则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安全、韧性等强制性标准,并加强项目监督,对排名靠后地区实施预警约谈 [8] - 需强化国家层面统筹协调,注重长效监管和绩效评估,确保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