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稳经济需在三大着力点上突破惯性思维
证券时报·2025-08-01 07:32

经济工作总体部署 - 31个省区市将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稳定外贸作为下半年三大经济工作着力点 [1] - 部署体现对中央政策的贯彻和地方稳增长的紧迫性,但需在政策执行中突破惯性思维,避免资源分配“撒胡椒面” [1] 扩大内需政策 - 各地将消费和投资作为扩大内需主要抓手,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推动以旧换新、加快“两重”项目建设 [1] - 消费券等措施短期提振数据,但缺乏长效机制效果易衰减,未能根本扭转居民消费意愿不足问题 [1] - 居民储蓄倾向高、收入预期不稳是制约消费核心因素,政策需从“补需求”转向“稳预期” [1] - 投资重点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城市更新,需警惕“为投资而投资”导致资源浪费 [1] - 有效投资应聚焦民生短板和产业升级,如老旧小区改造、县域冷链物流等“小而实”领域 [1] 发展新质生产力 - 多地争相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2] - 新兴产业培育需时间,盲目跟风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错配,如基础科研薄弱地区硬搞芯片产业园导致园区空置 [2] - 新质生产力核心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各地应立足自身禀赋差异化发展,如劳动力大省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2] - 政策补贴多集中于设备采购,忽视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建议重点转向构建“产学研用”生态 [2] 稳定外贸措施 -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多地提出稳订单、拓市场,但传统低价竞争模式难以为继 [2] - 外贸大省面临东南亚低成本竞争和欧美市场壁垒双重挤压,转型关键在于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是机遇,但中小外贸企业因信息不畅或风险顾虑参与度不足 [3] - 地方政府可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市场分析和法律咨询,并鼓励外贸与内贸联动形成“双循环”支撑 [3] 政策执行与展望 - 落实效果取决于执行精度,各地需避免“口号式”响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 [3] - 中西部省份可借力产业转移完善配套,沿海地区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环节 [3] - 打破政策惯性方能使三大着力点发挥乘数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