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展跨区域适应行动,提升青藏高原气候韧性
中国环境报·2025-08-01 08:12

青藏高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 四川省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首个跨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四川省青藏高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5—2035年)》[1] - 方案目标为增强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气候适应型发展能力[1] - 覆盖四川省近一半国土空间,包括阿坝州、甘孜州及6市(州)西部边缘区域[1] 气候变化现状与影响 - 1961年以来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升温速率达0.24℃/10年,高于全球和全省平均水平[1] - 21世纪后该区域高温天气明显增多,2000年前很少出现[1] - 该区域是全省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复杂的区域,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1] 政策背景与战略定位 -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要求推进青藏高原气候系统综合观测能力建设[2] -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提出要求[2] - 国家层面建立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2] 方案框架与重点领域 - 创新搭建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两个维度的适应框架[3] - 分类提出11个重点领域政策举措,包括雪山冰川冻土、湿地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及农牧业、旅游业、城乡建设等[3] - 配套提出"六大工程":风险综合感知、科技创新引领、自然山水增韧、气候资源开发、城乡人居安全、防灾减灾救灾工程[3] 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 建议推动区域内市(州)制定本地适应行动方案[4] - 要求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水安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政策体系[4] - 支持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4] - 依托贡嘎山、达古冰川等科研力量开展科普宣传和适应能力提升行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