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信托是什么?家族信托为何风险频出?
新浪财经·2025-08-01 08:27
离岸信托定义与背景 - 离岸信托指在我国大陆之外的司法管辖区域设立的信托,利用国际间法律差异实现财产保护[1][2] - 信托概念起源于英国,最初用于规避遗产税,20世纪中叶后离岸信托因资本所得税征收而蓬勃发展[2] - 英属维尔京群岛(VISTA法案)等离岸司法管辖区允许特殊信托结构,使受托人脱离管理责任[3] 家族信托法律特征 - 境内家族信托需书面形式设立,境外可接受口头或声明形式[4] - 英国法下信托核心是"信赖关系",需满足意图、标的、受益人三确定性[5] - 内地家族信托属于资产服务信托,要求受益人包含亲属且委托人非唯一受益人[6] 市场乱象与合规问题 - 部分机构以"家族信托"名义销售私募基金或信托产品,实际不符合法律定义[6] - 国内仅持牌信托公司可发起信托(慈善信托除外),第三方机构设立属违规[7] - 存在通过保理公司包装家族信托投资定融产品的灰色操作模式[6] 信托风险案例解析 - 张兰离岸信托因控制权过高被新加坡法院认定资产未独立,导致"击穿"[8] - 崔亦某4143万元家族信托资产因资金来源问题被法院强制执行[1][10] - 信托无效常见原因包括:资金来源非法、财产混同、设立目的不合法[10] 行业实践痛点 - 企业家对财富传承规划普遍缺乏重视,仓促安排易导致信托漏洞[10] - 离岸信托存在国民财富流失、受益人权益受损等隐蔽风险[9] - 信托财产独立性需满足明确目的、财产范围、登记等法定条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