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腾讯、京东的机器人战略:不造硬件,搭平台
36氪·2025-08-01 15:40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在WAIC大会上热度显著提升 参展机器人数量从去年18款增至今年90余款[1] - 美国明星具身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联创及具身领域"伯克利四子"罕见同台亮相[1] - 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具身智能领域 腾讯和京东均宣布相关战略[1][6] 腾讯战略 - 腾讯由Robotics X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宣布成为机器人厂商合作伙伴[2] - 推出Tairos具身智能开放平台(钛螺丝) 提供模型算法与云服务两大核心模块[14] - 模型体系采用SLAP3架构:规划大模型(右脑)处理目标拆解 感知大模型(左脑)理解环境状态 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小脑)转换行动指令[14] - 云服务支持仿真、训练和数据管理全流程 通过SDK/API对接硬件[15] - 采取模块化服务模式 厂商可选择性使用特定模块[17] - 明确不针对具备端到端模型研发能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17] 京东战略 - 京东三个月内连续五次官宣领投具身智能公司 并要求被投企业突出"京东投资"标签[4][5][6] - 发布AI业务品牌"JoyAI"及JoyInside平台 提出"附身智能"概念强化人机交互能力[10][11] - 平台整合京东云算力基础设施与多模态能力(RAG/TTS/ASR/LLM) 支持主动对话、情绪检测等功能[11] - 已落地十余家机器人厂商 AI潮玩Fuzozo芙崽成为爆品并卖断货[11][13] - 提供渠道支持 618期间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 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增长17倍[13] 商业模式 - 两家巨头均选择软件平台定位而非直接制造机器人[6] - 聚焦模型与算力基础设施领域 通过"卖水人"模式加速商业化落地[7] - 具身智能客户争夺战已正式启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