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中国正处于第三轮产能周期下行期的第四年 产能本应处于自然出清末期 但受疫情 贸易摩擦 产业基金及政府补贴等因素扰动 行业层面出现明显分化[1][2] - "反内卷"政策核心在于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通过打破"以价换量"的负向循环引导行业回归正常产能周期 其中"涨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要条件[20][21][23] - 从价格高频数据看 近一个月价格上涨较多的品种集中在黑色系 新能源产业链 有色 建材及化工等领域 显示部分行业已出现改善迹象[28][29] 产能周期分析 - 中国自1992年以来经历三轮产能周期 每轮平均时长约10年 周期反转前通常经历5年左右下行期 行业平均下行周期约5年[1] - 当前处于第三轮产能周期下行期 距前期高点已连续下行约4年 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自2021年6月开始趋势性下行至今约4年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同步走弱并在底部震荡[2] - 行业产能周期分化明显 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行时长6年 农副食品加工业下行时长8年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行时长9年[6] 行业分化现状 - 总量层面 PPI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处底部震荡状态 PPI自2022年10月以来持续在负值区间震荡[8][23] - 供给侧状态出现明显分化 黑色金属 非金属矿物(建材)等行业产能 产量 价格均已降至低位 而电气机械(新能源) 汽车制造业等新兴行业价格指标已来到低位 但产能 产量指标仍处相对较高分位数水平[12] - 过度内卷对价格压制明显 在PPI负增长的主要行业中 今年以来PPI改善幅度居前的细分方向包括肥料 饲料 石墨 汽车整车 铁矿等[23] 价格改善行业 - 近一个月当前价格在历史中位数以下的低价商品中价格上涨较多 焦煤上涨36.6% 三氯甲烷上涨30.4% 喷吹煤上涨25.2% 多晶硅上涨23.2% 草甘膦上涨14.8% 玻璃上涨13.6% 焦炭上涨13.6% 锂精矿上涨10.7%[28][29] - 分品类看 黑色系(焦煤焦炭 钢铁等) 新能源产业链(多晶硅 锂矿) 有色(工业硅 硅锰等) 建材(玻璃) 化工(三氯甲烷 农药 聚氰胺 氯碱等)价格表现突出[28] - 部分品种年初以来涨幅显著 多晶硅上涨23.5% 草甘膦上涨21.7% 但有机硅DMC下跌63% 玻璃下跌43% 显示行业内部仍存在分化[29] 政策导向与实施路径 - 2025年4月《关于完善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防止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格开展恶性竞争 探索建立重要行业标杆成本制度 7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23] - 光伏 风电行业协会要求遏制行业内低价恶性竞争之风 政策层面持续强调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设标 加强对中标结果公平性审查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23] - 实现正常产能周期有三种路径 路径一为自然出清行业量价齐升(如钢铁煤炭) 路径二通过价格小幅上涨减少补贴干预引导实际需求下行 路径三通过大幅刺激需求推动价格大幅上涨 后两种路径均以涨价为必要条件但对政策依赖度较高[15][21]
兴业证券:“反内卷”下 哪些细分行业已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