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 2025年国内大模型产业呈现三大趋势:推理模型成为技术制高点、应用落地从概念走向实战、国产算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大模型竞争从"百模大战"的混沌期进入"中场战事",转向产业生态、商业模式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较量 [5] - 推理模型代表从"能回答"到"会思考"的质变,标志性事件是DeepSeek-R1以560万美元低成本实现技术突破 [6][7] 技术发展 - 推理模型呈现"百花齐放"态势:2025年1-7月头部厂商密集发布10款新品,包括腾讯混元T1、百度文心X1、阿里Qwen3等 [8] - 技术路线差异化体现在三方面:混合架构替代纯Transformer(腾讯混元T1采用Mamba架构)、推理机制创新(百度文心X1实现20步自动拆解)、参数策略优化(Kimi K2达1T总参数) [10][11][12] - 评价维度转向推理链条设计、多步骤逻辑处理等非参数指标,反映对未来AI发展方向的不同押注 [14] 应用落地 - 应用场景呈现B/C端分化:腾讯依托微信生态覆盖14亿用户,阿里聚焦智能家居,百度强化AI基础设施,专业厂商深耕垂直领域 [15][16][18] - Agent成为核心落地方向:智谱AI的CogAgent平台API价格仅为Claude 1/10,Kimi推出深度研究智能体处理商务写作+表格分析 [18][20] - 垂直行业渗透加速:金融领域应用风控/投顾,医疗领域覆盖诊断/研发,制造业实现质检/供应链优化 [22] 国产算力 - 华为昇腾384超节点实机展出,通过总线技术实现384个NPU互联,解决集群通信瓶颈 [25] - 国产GPU取得突破:燧原S60推理卡支持千亿参数模型,4天完成美图近万张卡部署 [27] - 行业形成生态协同:阶跃星辰联合10家芯片厂商发起"模芯生态创新联盟" [27] 竞争格局 - 互联网巨头展示平台化能力:腾讯构建"从云到端"全链路,阿里打造空间智能体系,百度推出智能计算操作系统 [15][16] - 专业厂商聚焦差异化优势:Kimi强化代码能力,智谱AI主打性价比,Minimax/阶跃星辰专注多模态 [18][20] - "六小虎"阵营出现分化:零一万物/百川智能缺席WAIC,部分成员转向多模态赛道 [5][20] 市场规模 - 机器人产业参展公司从2024年18家增至2025年80家,占据展馆整层空间 [4] - 阶跃星辰预计2025年多模态业务收入近10亿元,已覆盖Top10手机厂商过半份额 [20] - 阿里/字节跳动日均Token调用量同比增长近100倍,推动算力需求爆发 [24]
直击WAIC:大模型走进“中场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