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期健康险上半年赔付率观察:超六成险企不足50%,但有1412%“赔穿”,也有负值“倒赚”
每日经济新闻·2025-08-01 22:01

短期健康险赔付率现状 - 132家险企披露2025年上半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其中75家人身险公司、57家财险公司 [1] - 超六成险企赔付率不超过50%,10余家赔付率超100%,部分机构赔付率低至1%或为负值 [1][2] - 国华人寿赔付率高达1412.19%,主因业务规模极小(保费6万元,赔款50万元),单笔赔案影响显著 [2] 赔付率异常原因分析 - 高赔付率三大主因:医疗通胀推高成本、产品定价不足、逆选择风险加剧(带病体集中投保) [3] - 赔付率为负的10家险企(如中华人寿-3.35%、北京人寿-60%)与未决赔款准备金释放有关 [3] - 行业痛点包括核保风控薄弱、健康管理服务缺位(多数仍为"事后赔付"模式) [3] 短期健康险市场特征 - 产品特性:一年期为主(如惠民保、百万医疗险),保障高、价格低 [1] - 财险机构重点发力:上半年健康险保费1609亿元,同比增长9.08% [3] - 市场格局呈现"头部集中、长尾分化",头部公司占60%份额,中小公司聚焦细分场景(如齿科险) [6] 监管政策动态 - 2021年《通知》要求每半年披露赔付率,规范费率、保额设定(禁止虚高保额) [1][4] - 2023年限制最高保额:一般医疗险≤600万元,癌症住院≤300万元,私立/海外医疗≤800万元 [5] - 2024年自查重点:承保确定性事故、风控被动性、人为调整理赔等违规行为 [5]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升级:从"费用报销型"转向"服务+保障"融合(嵌入体检、在线问诊等) [6] - 技术突破: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数据,动态调整保费 [6] - 生态协同:与医院、药企共建闭环(如糖尿病患者用药达标获保费优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