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上画出新天地
安徽泾县系统制作宣纸始于宋元年间,几百年过去了,宣纸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首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仍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现在,从生产的精益求 精,到文旅场景的沉浸体验,再到直播间里的热烈互动,宣纸这张薄薄的纸片,在现代舞台上依旧焕发 着勃勃生机。 传承精研技艺 安徽省泾县紫金楼宣纸厂负责人曹建勤是宣纸世家的第二十七代传承人,今年已62岁,1980年高中毕业 后随父亲系统学习古法宣纸制作技艺,近50年时间里,他做的纸不计其数。 "无论是原材料阶段还是成纸阶段,都要经过多道工序。"谈及制作宣纸,曹建勤滔滔不绝,眼睛里闪着 光:"宣纸最好的原料就是泾县当地产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采摘后,经过选、捡、蒸、煮、沤、浸、 扯、晒、过滤等过程,原料收集这一道工序才算完结。而这个过程就要一年多。" 一张宣纸制作出来要多久呢?曹建勤说:"一年多的原料制作后,讲究的人家要存放3年到5年之后再使 用,再加上成纸阶段的108道工序,要六七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生产出一张上好的纸。" 虽然耗时费力,但这些技术仍被曹建勤小心呵护着,他的儿子曹立自2010年起开始协助曹建勤传承与推 广宣纸技艺。近年来,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