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一盘棋”落实生态保护补偿
经济日报·2025-08-02 05:59
政策背景与现状 - 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深化2024年6月《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实施 [1] - 当前24个省份已建立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但存在协同不足、法治保障薄弱、社会参与缺位等瓶颈 [1] 协同治理机制 - 流域治理涉及多部门、多行政区,监测标准不一、执法尺度各异导致补偿依据认定、责任划分、效果评估缺乏统一标尺 [1] - 需构建"监测—执法—应急"三位一体的标准化、常态化协同治理机制,为补偿提供"数据底盘"和协同基础 [1] 法治保障 -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提供上位法支撑,但横向补偿落地仍依赖地方政府协商谈判,缺乏刚性约束 [2] - 需加快制定配套法规细则,明确补偿标准量化、资金运作流程、争议解决机制等,将补偿主体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2] 市场化与社会参与 - 当前流域保护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参与渠道狭窄、动力不足 [2] - 需创新机制设计,通过绿色产品认证、市场化交易(如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方式引导资本流向生态友好型产业 [2] - 需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环保教育、鼓励志愿服务、完善监督举报机制,培育"生态有价"共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