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中汽协柳燕:“流量”只能收割当下 “品牌”才能穿越周期
中国经营报·2025-08-02 06:1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中快速崛起,但行业出现过度竞争、无序竞争现象[1] - 电动化、智能化竞争激烈,部分企业过度关注短期收益而忽视长远发展[2] - 恶性竞争是"短视行为",损害企业健康经营和行业可持续发展[1][2] 长期主义理念 - 长期主义在产业环境下变得更加重要,需坚持品牌建设和价值创造[1][3] - 品牌是企业重要资产和软实力,品牌建设是长期工程,短期销量增长不可持续[3] - 流量带来短期红利,品牌才能穿越周期并带来复利[3] 政策与行业行动 - 国家多个部门自6月起加大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初见成效[4] - 中汽协5月31日发出反对无序价格战倡议,工信部迅速支持,17家车企发布"60天账期"承诺[4] - 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整治,形成前所未有的合力[4] 海外市场战略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车企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但中国品牌相较于德日韩品牌仍处于初级阶段[5] - 中国汽车品牌出海面临"没有时间试错"的压力,需思考以何种形象进入海外市场[6] - 需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形成统一标签和正向合力[6][7] 品牌建设共识 - 中国汽车品牌需凝聚对长期主义的共同认识,推动国家品牌形象建设[6] - 出海需遵守海外法律法规和当地社会公序良俗,守住底线[7] - 中国汽车品牌需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打造清晰的国家品牌标签[7][8] 行业未来方向 - 坚持"以用户为本"、"以底线为界"、"以品牌为基"三大方向[4] - 德系、日系等已形成国别品牌形象,中国品牌需解决"多而不强"问题[8] - 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既正当其时又刻不容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