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低空基建重在场景开放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02 09:18
深圳低空经济政策核心观点 - 深圳提出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构建"技术+场景+生态"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体系,突破传统基建思维 [1] - 方案通过"四大中心"定位形成闭环:全球总部研发中心(核心技术)、高端智造中心(产业链)、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商业化)、一站式解决方案中心(资源整合) [1] - 低空经济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拓展至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公共服务领域,使产业从"可选消费"升级为"城市刚需" [2] 产业标准化与竞争优势 - 深圳将牵头制定低空装备、信息接口等标准,掌握产业规则制定权,通过"技术+标准"双轮驱动避免重复建设 [2] - 深圳具备完整产业生态:大疆、顺丰等头部企业集聚,形成无人机研发制造、通信技术、传感器等完整产业链 [3] - 空域管理改革领先全国,作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已积累低空空域开放和飞行审批优化经验 [3] 城市适配性与商业模式 - 深圳高密度城区特性与低空经济高度契合,无人机配送可解决电商快递"最后一公里"痛点 [4] - 提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政府负责空域开放和基建补贴,企业通过场景开放验证商业模式 [4] - 建议其他城市结合自身优势发展低空经济,如制造业强市聚焦高端智造,旅游城市发展低空观光 [4] 区域协同发展 - 低空经济需跨区域联动,如物流起降点需与周边城市仓储网络协同 [5] -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产业联盟成立,未来需推进统一标准、共享空域等以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