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数据与油价走势 - 美国7月失业率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4.2%,非农新增就业仅7.3万(低于预期的11万),且5-6月数据合计下修25.8万,显示就业市场显著降温 [1][2][3] - 美国7月ISM制造业PMI降至48(预期49.5),连续五个月收缩,新订单疲软印证工业用油需求萎缩 [2][3] - 纽约原油9月期货结算价跌2.79%至67.3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10月期货跌2.83%至69.67美元/桶,创单日大幅下跌 [1][2] 油价驱动因素分析 - 当前油价弱势是宏观风险(失业率、制造业萎缩、关税政策)压倒供需基本面的体现,形成"宏观情绪压制"超越"供应收紧托底"的格局 [1][2][3]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链,IMF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至3%,进一步压制原油需求前景 [3] - 邓正红模型指出,产油国面临短期收入与长期市场份额的平衡困境,欧佩克增产决策可能加剧供给过剩 [2][3] 石油市场供需动态 - 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和经济增长放缓削弱石油消费预期,本季度原油需求可能加速下滑,与历史衰退周期模式一致 [3] - 需求破坏已成既定事实,软实力修复需依赖全球经济政策协同与能源变革战略再定位 [2][3] - 若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突破,可能部分提振市场信心 [3] 邓正红模型方法论 - 邓正红软实力油价分析模型通过量化宏观风险与供需基本面博弈,揭示油价弱势盘整的本质 [2][3] - 该模型强调产油国需在短期收入与长期市场份额间寻求新平衡,并建立软实力指数工具评估能源市场 [5] - 模型曾提前18个月精准预言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参与国家能源局页岩油发展研究 [5]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宏观经济利空打压风险偏好和需求前景 国际油价大幅走低
搜狐财经·2025-08-02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