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系力再战智能化,比亚迪的新胜负手
钛媒体APP·2025-08-02 13:57

比亚迪的智能化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电动化领先优势转向智能化布局,面临市场增长放缓和用户需求转向智能体验的挑战[2][3] - 2025年密集发布智能化战略,包括深化智能底盘技术、整合智能辅助驾驶和座舱团队、推动"智驾平权"下沉市场[3] - 智能化战略核心是"智电融合",将电动平台与智能技术高度耦合,构建原生智能底座[6][7] 技术布局与研发体系 - 公司采用"全栈自研"路径,覆盖智驾芯片平台、自主算法、整车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节点[7] - 已建立"易三方"、"易四方"智能底盘架构,实现动力控制与感知决策的闭环[6] -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自动泊车可减少50%-80%的时间[10] - 智能化车型月销量突破23万辆,成为国内智驾数据增长最快品牌之一[7] 市场策略与用户信任建设 - 推行"智驾平权"策略,将高快领航等功能下沉至10万级车型如秦PLUS[10][11] - 高快领航使用率峰值达90%以上,但城市复杂路况接管率仍较高[12] - 启动"兜底保障"机制,试图建立用户对智能驾驶的信任感[12] - 智能化普及面临用户心理与安全信任的双重挑战[9][12] 组织架构调整 - 将智能座舱(4000人)与智能驾驶(5000人)部门整合为统一架构,实现舱驾融合[14] - 新技术研究院共16000名研发人员,持续优化动力、底盘、感知算法团队的协同[14][15] - 通过竞赛机制、轮岗机制和跨部门评估提升组织灵活性[1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面临特斯拉、理想、华为等技术型玩家的激烈竞争[4][18] - 用户心智与技术落地存在鸿沟,需提升体验稳定性[18] - 国际市场智能化布局需解决法规、文化、隐私数据等本地化问题[18] - 需平衡全栈自研优势与开源生态协作,避免"自我闭环"风险[18] 战略定位与未来展望 - 智能化转型是体系型演进而非推倒重来,延续电动化技术资产的同时构建新护城河[8][19] - 将智能化视为"技术普及+用户信任"的双重战役,关乎下一阶段成长[5][20] - 战略目标是建立"造车哲学"与"用户信任机制"的长期壁垒[20] - 智能化竞争被视作马拉松而非短跑,需持续积累体验和信任[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