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概况 - 佛山市8月1日新增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33例,其中禅城区39例、南海区32例、顺德区258例、高明区1例、三水区3例 [1] - 截至7月31日,佛山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6000例,广州、阳江、湛江等超过10个城市有确诊病例报告 [3] - 香港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患者为12岁男童 [4] 政府响应与防控措施 - 佛山市7月29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要求加强病例监测、资源调配及公众防护 [3] - 国家卫健委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化诊疗 [5] - 预防措施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使用驱蚊产品、提高旅行防范意识 [14] 疾病特征与传播机制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经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皮疹 [6]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我国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存在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 [8] - 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10] - 潜伏期1-12天,关节痛为显著特征,部分患者关节症状可持续超过12周 [12] 蚊媒与传播风险 - 白纹伊蚊因气候变暖向北扩散,我国25个省份及港澳台均有分布,北方传播风险低于南方 [22][24] - 蚊媒传播存在外潜伏期和潜伏期,流行达峰预判较复杂,但加强防控可有效控制 [17][19] - 生物防治如投放鱼苗对白纹伊蚊效果有限,因其孳生于小型水体 [33] 公众防护误区 - 香囊、艾草等土方法驱蚊效果有限,无法完全避免叮咬 [27] - 被叮咬后冷敷或外部消毒无法阻断病毒感染,重点在于预防叮咬 [30]
广东佛山新增确诊333例,香港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潜伏期1到12天,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
每日经济新闻·2025-08-02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