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用15年时间实现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大批量的跨越式发展,发明并量产了第一至第四代超材料技术系列产品 [2] - 公司构建了1总部+5基地+7大能力平台+8大专业公司+1919家上下游配套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从底层技术到系统应用的自主可控 [2] - 公司推行"深度垂直"产业发展战略,从底层技术突破到系统应用,持续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产品价格比行业低30%50% [3] - 公司累计完成11.72万张设计图纸、54.5万个数字仿真模型、7.74亿字技术文档、38.28亿字工艺制造大纲 [3] - 公司开发1331万行源代码、220万条实测成像图、8000万条实测曲线,打造4641套专用设备、8646套特种工装、161款基础材料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 公司完成四代超材料技术迭代,第三代与第四代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推动装备行业在设计、制造、材料应用层面的变革 [4] - 第四代超材料技术在我国先进航空装备中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应用,提升装备性能并改写技术竞争局面 [4] - 公司自主研发全球首款低成本可量产超材料无人机,实现多种低可探测性兼具低成本、可量产及大航程优势 [5] - 无人机各项性能指标均达100%,完成多架次试飞任务,包括极端环境测试 [5] 知识产权与数字化管理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6000件,授权4000余件,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全球第一 [5] - 公司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覆盖38.28亿字工艺制造大纲、47768条制造流程、953795个工序、3877568个工步 [6] - 平台管理300多个研发产品、35516个研发节点、184723条供应链条目,汇总10.6万余条采购订单,自动生成21.98万份检验报告 [6] - 数字化使编制效率提升510倍,AI大模型实现从全数字化经营管理到全智能化经营决策的跨越 [6] 人才建设与未来规划 - 公司自主培养13名产品技术大总师总工、134名博士后、649名研发设计人员、94名核心研发技术骨干、3607名大国工匠 [7] - 公司员工总数达4200人,构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和多维激励机制 [7] - 公司提出未来15年将拥抱科技变革,与更多同行者共拓万亿新兴市场 [2] - 公司计划把超材料技术刻进祖国装备,用"中国方案"重新定义全球科技版图 [2]
十五载!从实验室到全球领跑,光启技术用超材料定义中国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