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大行发声!积极响应个人消费贷款等“国补”落地见效
北京商报·2025-08-03 19:29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 [3] - 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联动双向疏通消费堵点,既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提高消费意愿,又缓解服务业经营主体流动性压力增强供给端韧性 [1][6] - 政策以"贴息"为杠杆撬动需求与供给的正反馈循环,形成"降成本—促消费—稳经营"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内循环注入新动能 [5][6] 银行响应与执行措施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行迅速响应政策,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推动落地,建设银行强调让消费市场参与方便捷获得政策红利,中国银行全力抓好组织实施 [3] - 工商银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农业银行加强资金合规使用确保政策精准高效直达消费者和服务业主体 [3] - 银行需聚焦重点领域设计贴息产品(明确利率、额度、期限等要素),简化流程扩大覆盖,并通过数字化服务提升便利度,同时加强跨部门协同与政银联动防范套利风险 [4] 市场现状与政策针对性 - 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非必需品消费增长乏力但刚需消费稳健,服务业面临人工租金成本压力及轻资产导致的信贷供给不足问题 [5] - 政策精准针对服务业痛点:定向降低餐饮、文旅等行业融资成本修复造血功能,同时撬动银行信贷资源实现消费端与供给端协同提振 [5] - 2025年目标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当前政策为前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延续与落实 [5] 政策效应与行业影响 - 短期效应:叠加以旧换新政策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增长,提振文旅、餐饮等民生相关服务消费 [7] - 中长期效应:通过扩大有效供给和释放需求推动产业链景气度上行,带动企业投资与就业增长,形成"政策激励—消费升级—就业增长—收入提升"的正向循环 [7] - 对个人消费者:贴息降低利率刺激大家电、汽车等大额消费,增强中低收入群体信贷可得性;对服务业主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支持设备更新、新产品引入等经营投入 [6] 专家分析与实施建议 - 政策实现银行政策效益与商业可持续性双赢:增强产品吸引力降低获客成本,扩大信贷规模提升普惠金融品牌价值 [4] - 实施需精准对接政策与市场需求,围绕重点消费场景(如汽车、家电)和服务业细分领域设计产品,建立穿透式监管系统保障资金透明高效使用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