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销量遇冷、增收不增利,跨国车企在华开始“卷”智驾
北京商报·2025-08-03 20:31

跨国车企在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大众、奔驰、日产等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遭遇销量与利润双下滑,大众汽车集团交付量同比下降2.3%至131万辆,奔驰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4%至29.32万辆,日产汽车全球销量同比减少10.1%至70.7万辆 [1][3] - 大众汽车集团上半年运营利润同比下滑约1/3至67亿欧元,Stellantis集团净亏损23亿欧元(去年同期净利润56亿欧元),宝马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29%至40.15亿欧元 [4] - 通用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0.9%至46.8亿美元,日产汽车第一财季净亏损1158亿日元(2020年以来首次季度亏损)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国产新势力崛起挤压跨国车企份额,小米汽车2025年7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理想汽车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15.5%至9.3万辆 [6] - 跨国车企采取"油电并行"策略,大众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占比仅6.9%,宝马称内燃机技术仍是现金流重要来源 [6] - 保时捷放弃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80%目标,奥迪取消2033年全面电动化计划 [7] 智能化转型战略 - 跨国车企加速与中国企业合作智能化技术,奥迪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中国专属智驾方案 [7] - 丰田、日产、大众等均引入Momenta智能驾驶技术,中国智驾成为合资车企标配 [7] - 行业竞争维度扩展至性价比、售后服务及智能化,传统车企需通过科技子品牌重塑形象 [1][9] 发展策略调整方向 - 跨国车企需加快电动平台本土化研发,重构价格体系并建立灵活供应链 [8] - 本土化合作可降低研发成本但难以逆转业绩危机,电动化转型需长期投入 [8] - 传统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市场,打造科技感更强的子品牌是可行路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