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动漫产业逆袭的“三重奏”
证券日报·2025-08-04 00:12
成都动漫产业发展模式 - 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实现"价值共生",动画制作、特效合成等企业在百米内形成闭环,高效协作成为常态 [1] - 政府政策培育出完整产业链条,企业形成"抱团前行"的集体突围模式 [1] - 可可豆动画与上下游企业"走路5分钟可达"的地理优势助力《哪吒2》提升中国动画工业水准 [1] 文化赋能IP创作 - 成都依托武侯祠、都江堰、三星堆等文化遗产为动漫创作提供文化土壤 [2] - 《哪吒2》融入川渝文化元素,如太乙真人的"椒盐普通话"和三星堆符号的结界兽,增强作品地域特色 [2] - 本土文化融合使作品兼具"烟火气"与"文化根",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 技术创新驱动升级 - 墨境天合成都公司申请25项软件著作权,AI技术小组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视觉特效领域 [3] - 技术创新使《哪吒2》高难度特效镜头制作周期缩短至11个月,提升效率与精度 [3] - AI等前沿技术应用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4] 产业前景展望 - 成都模式为中国动漫从"现象级爆款"向"产业集群崛起"提供可复制范本 [4] - 文化+技术双轮驱动有望助力更多"中国故事"实现全球化输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