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内容 - 自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采取"新老划断"原则 已发行券种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1][2] - 银行自营投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票息部分增值税率为6% 资管产品税率为3% 公募基金免税优势可能消失 同业存单暂不受影响 [2] - 自然人投资者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继续免征增值税至2027年12月31日 [1][3] 政策影响测算 - 财通证券测算2025-2027年增量税收分别为321亿元、648亿元、988亿元(按6%增值税率) [3] - 浙商证券测算银行自营机构涉及券种税后收益减少9BP-14BP 资管机构收益降低4BP-7BP 票息越高影响越大 [1][6] - 二级债>普通商金债>政金债>国债>普通信用债的同期限券种边际影响排序 [6] 机构行为变化 - 银行可能增加委外投资规模以规避税收影响 公募基金代持可享受利息增值税减半、资本利得税减免等优势 [1][6] - 国有大行债券持有量占比30%但交易量仅5% 中小金融机构和理财资管产品交易量占比超80% [5] - 配置盘或加速囤积老券 推动老券利率下行 新券票面利率可能按1.05-1.06倍放大幅度定价 [7] 债市结构性影响 - 新老债券利差将拉大 形成双轨定价 老券利率中枢相对独立 信用债性价比提升 [6][7] - 税收补偿效应更多体现在利差而非利率全面上行 预计对收益率冲击约5BP-10BP [7] - 利好老券、有续发机制的国债、存单和非金信用债 新发券种期限利差走阔 老券期限利差收窄 [8] 政策调整背景 - 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免税政策提高投资者积极性 当前市场规模壮大后需优化税收制度 [2] - 财政收支压力、债市成熟度提升、规范利率形成机制是调整的三大潜在原因 [2] - 央行曾指出免税政策导致公司债对标国债利率 加大收益率短期波动 [3]
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税 更多是一次性冲击和结构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