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青助推牦牛产业“牛”起来
经济日报·2025-08-04 06:00
项目概况与投资 - 北京市对口援建青海玉树牦牛高新养殖综合示范基地,总投资1800万元 [1] - 示范基地包含24栋装配式牛舍、自动饮水系统、精准饲喂设备等现代化设施 [1] - 北京市援青15年累计投入66.5亿元援建资金,实施项目1200余个 [3] 生产模式与效率提升 - 采用"种畜场+牦牛繁育基地+科技支撑"的创新模式,预计年繁育优质牛犊684头,出栏肉牛554头 [1] - 通过暖棚设施实现"夏秋放牧、冬春补饲"科学养殖,将牦牛出栏周期从4年缩短至2年,并实现按月均衡出栏 [1] - 现代化设施提升了小牛成活率,并为牦牛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提供条件 [1] 产业链延伸与升级 - 治多县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现代化屠宰场,总建筑面积4015平方米,预计年屠宰量达1万头 [2] - 项目配套低温冷库、熟食加工车间、活畜交易市场,首次实现从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 - 推动玉树牦牛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打造融合科研育种、高效养殖和牧旅体验的现代化产业示范基地 [2] 品牌建设与行业荣誉 - 2024年青海省批准发布玉树牦牛地方标准,并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3] - "玉树牦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沿黄九省(区)品牌建设年度优秀案例,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3] - 品牌荣获2023年中国农业卓越品牌30强 [3]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项目带动周边12个合作社实现标准化养殖 [1] - 玉树藏族自治州建起90余家现代化农牧企业和实训基地,带动1.5万人在家门口就业,让5.4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3] - "京彩西品"消费帮扶行动让3000多户牧民家庭受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