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时深度】“两国方案”,离真正落地还有多远?
环球时报·2025-08-04 06:45

两国方案的核心概念 - "两国方案"指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实现巴以和平共存 [3] - 该方案框架源于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决议,1993年《奥斯陆协议》是其里程碑 [3] - 目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4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但美国等28国未承认以色列 [8] 实施障碍分析 - 耶路撒冷主权争议:以色列1967年占领东耶路撒冷并宣称其为"永久首都",与巴勒斯坦主张冲突 [4] - 领土分割问题: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修建定居点导致未来巴勒斯坦国土被侵占和碎片化 [4] - 难民回归权争议:1948年战争导致的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权遭以色列反对 [4] - 安全分歧:以色列要求防止哈马斯控制约旦河西岸,巴方要求结束军事占领 [4] 国际政治动态 - 西方国家立场转变:英国、加拿大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排除哈马斯参与治理 [9] - 美国角色弱化:1970年以来数十次动用联合国否决权偏袒以色列,特朗普政府放弃中立立场 [5][8] - 阿拉伯国家态度变化:部分国家未要求以色列承诺"两国方案"即实现关系正常化 [6] 替代方案与民意基础 - "一国方案"存在争议:平等权利版本可能引发内部冲突,极右版本剥夺巴勒斯坦人权利 [7] - 以色列民众支持率创新低:仅21%认为巴以和平共处可能,城市中左翼群体为主要支持者 [11] - 巴勒斯坦民意分化:在"认真谈判"前提下支持率达72.5%,无此条件时仅34% [12] 实施路径建议 - 国际社会需保持承认巴勒斯坦国势头,加强政治意愿并推动超越停火的变革进程 [10][11] - 巴勒斯坦需组建统一政府推进治理改革,以色列需拆除定居点 [11] - 谈判应明确双方"红线",借鉴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经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