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定义与技术原理 - 质谱仪是利用荷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偏转的原理,根据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来分离和识别物质构成的精密仪器 [1]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首台质谱仪于20世纪6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型号为物理-化学研究所编号50-1的电子磁谱仪,并展现出卓越稳定性 [3] - 20世纪70至80年代,行业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催生了电子瞬态质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等新型设备 [3] - 2006年,东西分析公司成功推出国内首台四极杆GC-MS 3100,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质谱仪器正式步入市场 [3] - 21世纪初以来,全球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及归国人才积极投入研发,在质谱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3]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涉及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及真空系统等原材料的研发与制作 [4] - 产业链中游为质谱仪的生产制造过程 [4] - 产业链下游涵盖环境监测、生物研究、食品安全保障和工业分析等广泛的应用领域 [4] 市场规模与预测 - 2019年中国质谱仪行业市场规模为111.23亿元,2023年增长至167.12亿元 [6] - 预测显示,2025至2031年中国质谱仪行业市场规模将平稳上升,203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73.04亿元 [17]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府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并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科研设备制造商的合作,在国产空白领域形成了以高分辨和串联质谱为主要方向的完整研发体系 [9] - 政府推出《关于打造吉林省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新赛道的实施方案》、《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9] - 科技进步显著提高了质谱仪的性能参数,其高分辨能力、高敏感性和快捷的分析速度使其在化学、药品研发、环保监控等领域得以广泛运用 [10] - 生命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刺激了对高精度、高灵敏度分析技术的需求,为质谱仪市场带来广阔前景 [10] - 质谱仪凭借卓越的灵敏度、高度特异性、稳定重现性、超大通量、高效能及相对低廉的费用等优势,在临床生化分析、免疫学鉴定、微生物检测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等下游应用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11] - 下游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与深化为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驱动力 [12] 行业发展趋势 - 便携质谱仪的制造关键技术日趋成熟,全球市场正逐步从大型复杂质谱仪转向更为轻巧便捷的小型质谱仪 [17] - 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低检出限以及小型化、便携式的质谱仪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 [17] - 质谱仪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在生物大分子分析、药物代谢研究、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 [17]
中国质谱仪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2025-08-04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