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再贷款的实践应用与优化路径
金融时报·2025-08-04 10:29

中国养老再贷款政策框架 -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强化金融机构对养老服务消费及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 [1] - 新政策是2022年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扩容升级 首次将服务消费与养老金融结合 形成供给端与需求端协同发力的政策框架 [1] -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截至2024年6月末余额为17亿元 累计支持金融机构为80家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发放优惠贷款26.5亿元 [2] 中国两项再贷款工具比较 -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聚焦供给侧改革 通过400亿元专项额度 1.75%低利率和先贷后借机制支持普惠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和运营 [3]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5000亿元额度覆盖餐饮 文旅 教育等广义服务业 通过刺激消费需求间接促进养老相关服务市场发展 [3] - 前者采用机构白名单和资金专户管理的精准滴灌模式 后者采取行业普惠支持策略 形成政策强制性与市场灵活性的互补 [3] 国际再贷款支持模式比较 - 欧洲央行通过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提供期限4年 利率低至-1%的资金 要求商业银行优先投放养老设施和适老化改造等社会民生领域 [4] - 欧洲投资银行推出银发经济专项贷款计划 采用批发式贷款方式从资本市场筹资 通过商业银行转贷给养老项目 并引入欧盟预算资金进行风险分担 [4] -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通过养老设施建设专项再贷款提供固定利率低息长期融资 设置三重风险缓释措施:联邦政府信贷担保 州政府运营补贴和商业保险覆盖 [5] 日本再贷款模式特点 -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联合地方银行网络 通过央行定向流动性支持资金向养老设施运营商发放期限最高25年 利率低于市场水平的贷款 [5][6] - 采用再贷款转贷模式 要求区域性金融机构专项支持经厚生劳动省认证的7类养老设施 包括特别养护老人院和Group Home等 [7] - 实施护理保险贷款支持计划 创新性将政策性金融与社会保险制度结合 允许用未来介护保险收入作为还款来源进行授信评估 [7] 美国养老金融支持机制 - 美国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的社区投资计划自1989年以来提供470亿美元优惠贷款 资助建设60万套住房和众多社区经济发展项目 适老化住房改造是重点领域 [8] -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通过7(a)贷款计划为中小型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最高500万美元资金支持 政府担保比例最高达85% [8] - 504贷款计划限定用于养老院建设及设备采购等固定资产投资 贷款最高500万美元 资金结构为SBA担保债券40% 银行50% 借款人自筹10% [8] 养老再贷款优化路径 - 构建分层分类支持体系 根据兜底保障型 普惠支持型 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制定梯度化再贷款条件 重点向中小型普惠养老机构提供更高额度更低利率支持 [10] - 将再贷款期限从1年期延长至3至5年 配套2至3年弹性展期窗口 引入按季付息到期还本等灵活还款方式 匹配养老项目5至8年投资回报周期 [10] - 支持范围扩展至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建设 智慧养老技术研发 老年康复辅具 适老化智能设备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 [10] 资金协同与风险管控 - 创新政府风险分担+银行信贷投放+担保机构增信三方联动机制 通过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和政策性担保覆盖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敞口 [11] - 建立专项债与再贷款协同融资模式 专项债投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再贷款满足设备采购 人员培训等运营性资金需求 [11] - 开发养老机构专属信用评估模型 纳入运营稳定性 服务质量 管理团队专业性等非财务指标 建立量化评分体系 [12] 数字化与配套政策创新 - 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资金流向穿透式监测平台 设置智能预警规则 配套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确保专款专用 [12] - 对养老再贷款业务给予20%至30%风险权重优惠 将养老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加分项 [12] - 实施中央财政贴息与地方财政配套的双层补贴体系 允许金融机构将贴息部分计入免税收入 给予投资方所得税抵扣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