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很多开发商已经不会做刚需了
36氪·2025-08-04 11:08

土地市场趋势 - 上海土拍两天卖出290亿土地 其中市中心地块溢价率普遍超20% 虹口区地块溢价率高达46.33% 而郊区青浦地块零溢价[3][4] - 土地市场呈现明显分化特征 越市中心地块竞争越激烈 绿城 招商 中海等头部房企积极参与核心区域竞拍[4] - 土地成交结构显示房企战略聚焦核心地段 虹口区地块楼面价达126577元/平 徐汇区地块楼面价突破20万/平[4] 豪宅市场表现 - 2025年上海3000万以上豪宅成交1096套 日均6套 5000万以上成交482套 达去年同期近两倍[7] - 顶级豪宅单价持续突破天花板 翠湖天地六期等项目最高单套均价超26万/平 保利世博天悦江景房源备案价达30.27万/平[7] - 上海占据全国3000万以上豪宅超50%市场份额 豪宅供应充足但需求依然旺盛[5][7] 刚需市场现状 - 上海每月二手房成交2万套中70%为400万以下刚需 但新房市场刚需产品面临去化难题[10] - 刚需客群偏好二手房源于地段安全感 新房产品在品质与地段间难以平衡[10][11] - 郊区项目依赖渠道获客 渠道费用高企导致开发商利润空间受挤压[8] 产品研发困境 - 刚需产品研发面临成本控制与需求把握双重挑战 6000元/平建安成本分配成为难题[11] - 相比豪宅标准化研发 刚需产品缺乏系统化方法论 普遍采取对标竞品策略导致同质化[14][15] - 研发资源过度倾斜豪宅市场 形成"豪宅易做 刚需难为"的恶性循环[13][16] 产品突破方向 - 成功刚需项目需构建三重体系:基座安全(解决隔音防水等基础问题) 功能超配(局部亮点设计) 情绪价值(社区服务体验)[17][18][19] - 刚需产品需转向消费品逻辑 借鉴黑悟空 胖东来等爆款模式 实现单点突破[20] - 行业需重构组织架构 从客户视角建立系统性执行模式 改变传统开发思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