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文化中的括号使用现象 - 句尾加括号成为二次元群体的标志性聊天习惯,被视为检验"二次元浓度"的标准之一 [5][6][9] - 该现象起源于日本互联网文化,通过2ch论坛、niconico等平台传播,并随二次元文化输出至国内 [18][21][31] - 周深等知名"老二次元"公众人物也保留该习惯,强化了其群体认同属性 [7] 括号功能的演变历程 - 早期作为书面注释符号,1906年朱文熊和鲁迅均规范过其用法 [15][16] - 日本会议记录中用于标注与会者反应(如"笑"),后迁移至网络交流弥补文字情绪表达的不足 [18][20][22] - 2ch论坛衍生出"(ry"缩写形式,通过省略内容形成语义留白 [23][24][27] 括号在社交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 语C(语言Cosplay)玩家广泛使用括号补充角色心理和动作描述,推动其日常化应用 [41][44][48] - 具备缓冲攻击性、表达迟疑、自我捧哏等社交功能,类比狗头表情但更含蓄 [55][57][58] - 衍生出"大喜""悲报"等银民梗及空括号()等简化形式,形成独特网络语言体系 [53][50] 符号变体与文化融合 - 出现"x""w"等变体符号,分别源自"bushi"缩写和"笑"的罗马音首字母 [35][37] - 英国用"x"表示亲吻,体现跨文化差异 [40] - 从日本颜文字到本土化"括号文学",发展出凡尔赛、发疯预警等新用法 [61][64][65] 群体传播与社会化扩散 - 早期二次元通过线上抱团取暖加速括号使用习惯的传播 [32][33] - 从小众口癖发展为年轻网民身份认同符号,逐渐脱离二次元专属标签 [60][62]
每一个二次元,都会染上“在句尾加括号”的怪癖(
虎嗅·2025-08-04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