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发布与定位 - 理想i8为首款纯电SUV车型,售价32.18万至36.98万元,主打中大型六座市场[1] - 产品亮点包括三排六座布局与同级别优秀的二排过道/三排腿部空间,但后备箱空间在满员时受限[1] - 全系标配5C超充电池与双腔空气悬架,针对存在里程焦虑且追求舒适性的消费群体[1] VLA技术架构 - VLA采用4B参数模型,基于自研0.4×8 MoE架构,推理帧率达10Hz(较VLM提升3倍)[5][6] - 技术突破包括3D+2D视觉融合、思维链推理能力,可理解并执行动作[2][17] - 通过32B云端大模型蒸馏至3.2B车端模型,采用流匹配技术将Diffusion推理步骤从10步压缩至2步[19] 算力与芯片优化 - 在Thor芯片实现FP8量化精度下1000TOPS算力,计划向FP4演进[26][28] - 通过魔改CUDA底层、重写PTX指令实现Orin芯片部署大模型[15] - 训练算力从规则算法时代不足1EFLOPS增长至端到端时代的10EFLOPS[10] 数据与训练体系 - 累计12亿数据闭环,2024年实车测试缩减至2万公里,仿真测试占比超90%[8][12] - 构建40万+评测场景库,单日峰值仿真里程达30万公里[25] - 采用"老司机数据"标准,通过云端大模型清洗1000万量级训练数据[36][37] 技术路线比较 - VLA相较端到端路线突破数据限制,通过世界模型生成海量训练场景[2][40] - 当前MPA(事故间隔里程)达300万公里,目标提升至人驾水平的10倍(600万公里)[11] - 研发团队规模控制在200人左右,强调算法-数据-算力三角平衡[32][33] 商业化进展 - 辅助驾驶事故率现为人驾的1/6(350-400万公里/次 vs 60万公里/次)[11] - 计划实现驾驶风格个性化定制,通过强化学习模拟车主驾驶习惯[26] - 法律政策被视为L4落地核心制约因素,公司参与相关法规讨论[7]
万字释疑理想VLA,总负责人郎咸朋:技术与研发流程改革都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