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温州宏丰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优化研发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 提升平台化创新能力和重大科技项目承接水平 建立高效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 打造协同联动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1] - 研究院旨在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 提升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转化体系 推动从单一材料向多元材料发展 [1] - 研究院将利用AI大模型算法算力 聚焦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 固态电池用铜箔 PCB高端标箔 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等核心领域 通过系统性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2] 行业发展机遇 - 金属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2020年26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420亿元人民币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1% 预计2027年达610亿元人民币 [2] - 新能源 5G通信 数据中心 算力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驱动高性能合金材料需求提升 为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创造新机遇 [2] - 人工智能被列为新基建重要组成 定位为产业变革核心驱动力 推动万亿级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 技术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技术工艺国内领先 部分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公司成功切入5G通讯 新能源汽车电子 智能终端 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领域 自主研发的专用散热材料实现规模化量产 [3] - 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44项 其中发明专利106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3项) 主导或参与制定17项国家标准与69项行业标准 [6] 产品应用领域 - 电接触材料作为低压电器核心部件 承担导通与分断电流功能 直接决定电气与电子工程可靠性 [5] - 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应用于消费电子 热管理系统 新能源电路保护系统等领域 硬质合金在机械加工 电子制造 航空等领域不可或缺 [5] - 锂电铜箔在新能源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领域价值显著 引线框架是半导体封装领域关键结构件 [5] 创新成果突破 - 成功开发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用复合材料 新能源汽车电路保护系统用银铜复合材料 消费电子热管理系统用均温板材料等多款战略新材料 部分实现国产化替代 [6] - 在医疗领域开发用于治疗血管瘤 显影 电极手术刀等医用材料 高端精密硬质合金棒型材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6] - 成功进入伊顿 施耐德电气以及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供应链体系 [4] 产业协同效应 - 英伟达发布全新800V HVDC架构 通过压缩多级转换环节实现端到端电力转换效率提升5% 传输功率较415V交流系统提升85% [4] - 研究院设立标志公司迈向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研发创新全链条突破新阶段 将强化在电气工程 电子信息 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主导权 [7] - 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 夯实公司在新能源 5G通信 AI算力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核心供应商地位 [7]
培育创新生态赋能战略新兴产业 温州宏丰投资设立宏丰新材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