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险资举牌规模与参与机构 - 截至8月4日保险资金在A股及H股市场累计举牌达21次 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1][2] -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平安人寿 新华保险 瑞众人寿 中邮人寿 长城人寿 阳光人寿 泰康人寿 信泰人寿 利安人寿等十余家 [2] - 举牌标的涵盖银行 能源 公共事业等领域 包括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杭州银行 电投产融 大唐新能源 中国神华 中国水务 江南水务 绿色动力环保等 [2] 港股市场偏好与投资案例 - 香港上市公司受险资青睐 中邮人寿7月4日买入绿色动力环保H股72.6万股 持股比例达5.0722% [2] - 泰康人寿作为基石投资者取得峰岹科技H股8.69%股份 [3] - 平安人寿及关联资管三度举牌招商银行H股 对农业银行H股和邮储银行H股各进行两次举牌 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H股 [3] 投资策略与驱动因素 - 险资通过高息股填补利率下行导致的现金收益缺口 偏好银行 交运 公用事业等分红率较高行业 [1][3] - 港股因估值较低 股息率较高 更适合作红利标的长期持有 [3] - 利率长期下行及非标供给不足导致"资产荒" 险资缺乏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的优质资产 [4] 会计准则影响与配置调整 -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实施促使险资调整资产配置 [6] - 将高息股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可降低利润波动性 [6] - 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计量有助于贡献稳定投资收益 [5] 战略协同与政策支持 - 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旨在优化资产配置 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促进银保业务协同 [5] - 中邮人寿举牌东航物流落实中国邮政与东航战略合作 连接金融与物流要素 [5] - 财政部拉长国有险企考核周期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5% 为险资入市创造有利条件 [1][7][9] 资金规模与政策空间 - 截至2024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 实际投资A股比例约11% 距离25%政策上限仍有较大空间 [7] - 国有险企考核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组合方式 弱化短期收益压力 [8]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有6只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运作阶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