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楼小孩”貌似小赢实则多输
北京商报·2025-08-04 23:57
行业现象分析 - 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未成年人以"跑楼小孩"身份承接外卖配送的"最后垂直百米"任务 每单收费1—2元 这些孩子多为10—14岁的暑期放假学生 [1] - 未成年人成为外卖员的"平替" 主要因其熟悉楼宇地形且收费低廉 能帮助外卖员规避因写字楼复杂地形导致的超时风险 [1] - 该现象表面形成多方"小赢"局面:家长认为孩子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体会赚钱不易 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零用钱 外卖员提升送餐效率 [1] 运营模式特点 - "跑楼小孩"模式在外卖服务链条中属于新增环节 缺乏商业协议和法律规范 形成服务责任真空 [2] - 配送过程中涉及未成年人从外卖员手中抢单以及彼此竞争 给未成年人带来身心压力 [1] - 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外卖服务中平台-商户-骑手的责任链条 导致消费者权益保护出现漏洞 [2] 法律合规问题 - 该活动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因涉及交通风险和陌生人接触等安全隐患 [2] - 缺乏明确的安全责任主体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 责任归属模糊 [2] - 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错送、晚送、餐品损坏等问题 但缺乏有效的追责机制 [2] 社会影响评估 - 现象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实践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核心争议在于被低估的安全风险 [3] - 虽然锻炼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等初衷良好 但实际运营中存在权责边界模糊和监管盲区 [3] - 涉及未成年人的商业活动需要优先确保合法性、安全性和规范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