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外流,家门口的外贸饭怎么吃
经济日报·2025-08-05 06:22

边境城市发展现状 - 黑河市人口从2010年167.4万人减少至2020年128.6万人,10年间减少近40万人,反映边境城市普遍面临人口外流问题 [1] - 多个边境城市同时面临"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政策要求与产业待兴的双重挑战 [1] 边民互市贸易模式创新 - 黑河创新"落地加工+区内交易"双轨模式:落地加工涉及粮食、中药材等可加工商品,享受每人每日8000元免税额度;区内交易涵盖预包装食品、日化等商品 [6] - 双轨模式既保留传统互市功能,又通过加工增值延伸产业链,2020年以来累计实现贸易额1.46亿元,参贸边民1.95万人次 [6][8] - 成立专业合作社解决"小散弱"问题,例如众安合作社吸纳199名边民,主要从事大豆、预包装食品进口 [6] 企业参与与政策支持 - "交三抵九"税收政策为加工企业节省成本,例如丰德恒泰粮油年节省600万元,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大豆 [8] - 互市贸易产业园占地6.2万平方米,提供标准化厂房与冷链仓库,吸引企业"拎包入住",如国源生物年加工10万吨俄罗斯大豆 [12] - 商务部2024年11月明确支持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但现行政策仍基于1996年管理办法,存在部门协调不畅等实操障碍 [16][17] 跨境基础设施升级 - 中俄跨境索道全长976米,设计单向年运输能力260万人次,可实现7分钟跨国通行 [10] -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大桥实现全年通关,设计年过客285万人次、过货620万吨,目前日均进出境货车约260辆 [11] - 构建"水陆空索"立体通道推动外贸增长,2025年上半年黑河市进出口总值222.8亿元,居黑龙江省第三 [11] 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链延伸 - 黑龙江省边民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全流程数字化测试,将贯通贸易申报、海关查验等环节 [13] - 启动落地加工产业园项目解决初级产品附加值低问题,通过产业集聚吸引投资,促进边民就业增收 [18] - 需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技术,利用大数据实现商品溯源和交易监控,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