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中介协议藏“偷窥”条款:收集上网记录 不可拒收营销信息
南方都市报·2025-08-05 07:17

保险行业个人信息收集与营销乱象 核心观点 - 保险中介机构通过用户协议强制或诱导用户同意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并将信息用于第三方营销推送,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2][4][5] - 监管部门已出台政策明确禁止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但部分机构仍存在强制授权、扩大收集范围等违规行为 [10][11] 用户投诉与营销骚扰 - 大量用户反映车险续保期频繁接到多家保险公司推销电话,同一公司多个业务员重复联系,甚至更换号码持续骚扰 [3] - 用户未购买过相关保险却被精准推销,或仅误点击广告即遭电话轰炸,怀疑个人信息被泄露 [3] 中介机构协议陷阱 - "投保排排网"在隐私政策中要求收集用户上网记录(搜索、浏览、点击等),远超监管要求的"操作轨迹"范围 [8][9] - "保通保险代理"和"童管家"在协议中默认用户同意接收第三方营销信息,"童管家"甚至拒绝用户拒收营销短信 [4][6] - 律师指出机构将法律要求的信息收集与商业用途混为一谈,利用复杂协议使用户"被同意" [7][9] 监管政策与法律分析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通报指出保险机构存在强制同意、扩大授权等问题,例如强制用户同意信息用于无关业务 [10][11] - 《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个人信息收集需遵循最小必要原则,禁止过度收集 [11] - 律师强调机构需区分必要与可选信息,未经同意不得将信息用于服务外用途 [11] 行业技术博弈 - 机构面临信息收集范围与产品竞争力的平衡难题,过度限制可能影响功能实现 [12] - 未来需通过技术升级、合规文化培育等多维度协同,实现数据价值与用户权益平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