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宝“头睡偏了”?可能没那么简单(医说新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05 08:53

颅缝早闭概述 - 宝宝头颅颅缝在3岁前沿垂直方向生长,为脑组织发育提供空间,主要缝隙包括额缝、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出生后额缝很快闭合,其余3条形成"工"字形 [2] - 颅缝早闭是颅骨过早融合导致颅腔容积下降的病理现象,限制脑组织发育空间并形成异常头型 [2] - 颅缝早闭危害包括脑组织发育受限影响智力、颅内压升高导致突眼/视乳头水肿/小脑扁桃体下疝,以及颅面部畸形影响美观和心理状态 [3] 临床表现与分型 - 矢状缝早闭最常见(占40%-70%),表现为长头畸形(舟状头) [4] - 一侧冠状缝早闭导致前斜头畸形,双侧冠状缝早闭导致短头畸形,一侧人字缝早闭导致后斜头畸形 [4] - 多条颅缝融合可能导致尖头畸形,伴眼球突出和囟门不闭合 [4] 诊断方法 - 一看:观察头颅异常和容貌不对称,如舟状头、斜头畸形等典型表现 [4] - 二摸:可触及颅缝闭合的鼓脊,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高 [4] - 三评估:红外线头型分析初步判断异常,行为异常/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提示脑容量不足 [5] - 四检查:头颅CT+三维重建是金标准,MRI可评估脑组织发育但需镇静 [5] 手术治疗 - 手术目的包括解除脑组织压迫扩大颅腔、改善颅颌面外观 [6] - 最佳手术年龄为3-5个月,采用内镜辅助闭合颅缝切除术+矫正头盔 [8] - 5-11个月患儿适用单纯截骨法(如矢状缝早闭的"π"形截骨) [8] - 1岁以上患儿需颅骨重建手术,涉及额眶重建等技术,大龄儿童可选浮动颅骨瓣/牵张成骨等 [8] - 合并症如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需同步治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