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现状与问题 - 充电桩存在大量设备故障、车位被占用或未通电的"僵尸桩"现象,导致用户实际充电困难 [1]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4000万辆,充电桩总量超过2000万台,车桩比达到2:1,但实际可用率低 [2] - 一线城市核心区充电桩可用率维持在85%以上,但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地区不足50%,高速公路服务区情况更严重 [3] - 2018-2020年间安装的60kW直流快充桩超过35%因技术落后被闲置,设备淘汰速度远超预期 [3]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政策补贴机制存在缺陷,2020-2023年间地方政府按充电桩数量给予补贴(交流桩3000元/台,直流桩8000元/台),导致"重建设轻运营"的短期行为 [4] - 2024年37家充电运营商退出市场,遗留设施无人接手,存活企业为降成本削减运维投入 [4] - 某头部运营商2025年一季度单桩日均运维成本从2023年5.2元降到2.8元,设备故障率却上升40% [4] - 技术标准滞后,缺乏后期运维强制要求,不同厂商设备在通信协议、支付系统上存在差异 [4] 行业影响与损失 -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5年5月报告显示新能源车主充电满意度仅68分,较2023年下降11分 [5] - 43%受访者遭遇过"导航有桩实际不能用",29%因充电体验差减少新能源车使用频率 [5] - 全国无法正常使用的充电桩涉及投资超600亿元,到2027年"僵尸桩"处置成本将达120亿元 [5] 解决方案与发展方向 - 政策激励从建设端转向运营端,深圳2024年起实行"度电补贴"(每度电0.1元),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从31%提升到49%,"僵尸桩"比例降到5%以下 [6] -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上海市要求所有公共充电桩接入市级监管平台,设备离线超48小时自动预警,运行半年后充电投诉量下降60% [6] - 华为与国家电网合作开发"AI运维中台",运维响应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2小时 [7] - 蔚来"充电+休闲"模式使配套休闲设施的充电站用户平均停留时长增加40%,单站日均收益提高35% [7]
充电桩变 “僵尸桩”:2000 万台设备背后的充电焦虑
36氪·2025-08-05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