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与机制转变 - 第四届“双碳星物种·碳索计划”首场活动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主题为“未来交通”,活动形式从往届的赛事评选转变为深入产业带现场走访 [1] - 活动由36氪与东方证券及其子公司东证创新、东证资本联合举办,并携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深入新能源供应链现场 [1] - 活动机制从“大赛”转向“碳索计划”,核心逻辑从“赛道”逻辑转向“路径”逻辑,旨在验证项目的系统能力、协同能力和结构适配性 [6] 双碳战略的产业逻辑演变 - 双碳逻辑发生底层转变,从看重技术亮点转向评估项目是否嵌入产业链结构,“链主驱动”成为判断结构性机会的重要起点 [6] - 双碳主题从政策热词走向产业议程,对产业的要求从“可持续”“创新性”等指标维度,转向更具现实主义的“系统能力”“协同能力”“结构适配性” [6] - 链主企业如比亚迪将绿色战略从“成本中心”转向“技术中心”,核心是绿色过程是否带来组织敏捷性、产品稳定性与资源循环力 [6] - 产业链协同方如宇晟科技、杰瑞再生等企业,其产品设计、技术路线和客户协同模式因双碳倒逼机制而重构,双碳已成为核心业务和效率引擎 [6][7] 郑州新能源产业样本分析 - 郑州航空港区是新能源产业核心增长极,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870亿元,同比增长169.8%,新能源整车产量达54.5万辆,占据河南省80%以上份额 [7] - 郑州形成了从比亚迪、宇通等整车企业,到配套及后市场企业的“从零部件到整车、从总装到回收”的闭环生态 [8] - 比亚迪郑州基地自2023年4月首车下线以来,仅一年时间累计下线整车超过70万辆 [9] 产业链创新企业及趋势 - 路演企业覆盖核心零部件、材料研发、智能座舱、传感平台、动力系统、后市场服务等关键环节,体现三大趋势:向下扎根底层技术、向内聚焦结构嵌套、向上连接场景需求 [9] - 具体创新企业包括:艾利特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海之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途见科技(智能座舱电子皮肤)、中科微感(高精度气体传感器)、国磁动力(永磁电机技术)、宇晟科技(热管理系统)、博萃循环(电池材料循环)、量子氧化铝(新材料)、恒一(新能源后市场服务) [9] - 这些项目共同特点是锚定“真实场景”与“结构嵌套”,具备在生产线站得住的能力 [9][10] 未来计划与行业启示 - “碳索计划”未来将聚焦“柔性储能”“分布式供能”等未来能源场景,以及“低空经济”等未来城市场景 [11] - 活动核心机制是让链主企业“提问题”,让项目走进现场“解问题”,将双碳讨论从理念拉回结构,从愿景落地路径 [10][11] - 东方证券将绿色金融作为战略重点,旨在通过资本赋能,为优质项目提供从融资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服务 [11]
「碳索」起笔,落在产业深处:第四届双碳星物种首站走进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带
36氪·2025-08-05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