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何“小权力”的任性,更能刺痛公众神经?
虎嗅·2025-08-05 15:25

8月2日,"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派出所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一事持续引发热议。3日, 今日防城港客户端就事件经过和调查情况做了初步通报,称"这件事情源于一起偶然的交通争议,本来 只是普通的民间纠纷,但因处置不够妥当,造成不良影响和社会误解。" 想必包括当地部门在内的各方面,经过几天的舆情喧嚣,也应当清楚,何以这件本可避免的"民间纠 纷",会造成如此强烈的社会不良影响。虽然"子弹飞了一会儿",但其警示教育的效果已经立竿见影。 这起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关注,是因为其展现的"特权"二字,让大家格外敏感。在当今社会,公众对 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日益强烈,对于特权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事件中,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的行为, 无疑触动了公众对于特权现象的敏感神经,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谴责。 当公权力异化为私人威慑的工具,当"特殊待遇"渗透到排队、会车这样的常态生活,不仅冲击着法治的 底线,更在侵蚀着社会公平的根基。特别是在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更是有助 于以此为镜鉴,坚决破除特权思想,让"人人平等"从口号变为每个普通人可感知的现实。 一、为什么基层特权最易点燃公众怒火 二、基层特权思想的心理温床 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