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概况 - 第十一批集采确定55种药品拟纳入采购范围 涉及480家企业提交资料 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 3个品种企业数超40家 企业数最多的达45家 [1] - 集采工作已实现规范化 制度化和常态化运行 自2018年以来国家已开展十批药品集采 覆盖435种药品 [1][2] 集采规则优化措施 - 坚持"稳临床 保质量 防围标 反内卷"原则 优化报量方式 允许医疗机构选择报具体品牌的量 [2][3] - 优化价差计算"锚点" 不再以最低价作为参考 要求报价最低企业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3] - 提高质量保证要求 生产线两年内不得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监部门实施检查和抽检两个"全覆盖" [3] 集采品种结构分析 - 第十一批集采以口服常释剂型(23个品种 占比41.8%)和注射剂(22个品种 占比40%)为主 还包括颗粒剂 吸入剂等剂型 [3] - 多个品种面临激烈竞争 头孢唑肟 法莫替丁 二羟丙茶碱等注射剂符合申报资格企业超30家 美索巴莫 氯诺昔康等注射剂及达格列净等口服剂型企业数达或超20家 [3] 重点品种市场规模 - 头孢唑肟注射剂首次纳入集采 2024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规模达42亿元 [4] - 洛索洛芬贴剂/贴膏剂为首个纳入国采的化药贴膏剂 2024年销售规模接近15亿元 同比增长10.92% [4][5] - 洛索洛芬贴剂 头孢唑肟注射剂 普伐他汀 达格列净 奥拉帕利等均为超10亿元大品种 [4] 集采政策转型与成效 - 集采从单纯控费工具转型为产业生态调节器 引导企业从"低价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成本控制+合理利润"模式 [6] - 2018年以来国家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 其中3600亿元用于谈判药使用 "老药"集采省下的钱80%用于创新药 [5] - 集采药品年合格率达99.8%以上 高于全国化学药平均水平 药监部门实现企业监督检查 产品抽检 不良反应监测"三个全覆盖" [6] 质量监管与违规处理 - 对质量问题坚持"零容忍" 取消中选资格 纳入违规名单等措施惩戒 如取消海梦智森间苯三酚注射液中选资格 暂停企业18个月集采资格 [7] - 海梦智森间苯三酚注射液以0.22元/支最低价中标 较限价降幅超92% 但监督检查后评定不符合GMP要求 [7] 未来政策方向 - 持续推进集采常态化制度化 所有达到触发条件品种均纳入集采范围 做到应采尽采 [8] - 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 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 对异常价格予以标识 已规范2.7万余个药品品规价格 [8][9] - 开展"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和"三同"注射剂价格治理 处置因包装数量等形成的不公平价格问题 [8]
480家药企竞逐第十一批集采,国家医保局强调理性报价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05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