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价格上涨原因 - 原料多晶硅价格回弹带动硅片成本增加,厂商以不亏本为底线出价而非降价竞争 [1] - 下游采买订单增加及厂商惜售行为推动价格上涨,大部分厂商严格遵守指导价格报价 [1] - N型G10L单晶硅片周环比上涨9.09%至1.2元/片,N型G12R上涨8.00%至1.35元/片,N型G12上涨7.64%至1.55元/片 [1] 供需与成本传导分析 - 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传导至组件端成本仅增加0.02-0.03元/W,当前组件销售价格仍低于成本0.04-0.05元/W [2] - 行业整体开工率持平,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分别为50%和40%,一体化企业及其他企业开工率在50%-80%之间 [2] - 2024年下半年起硅片生产商推行以销定产策略,一体化企业硅片自供比例高,市场化采购占比极小 [2] 多晶硅价格预期与库存 - 专家预计多晶硅不会涨至6万元/吨,否则组件成本将增加约0.05元/W,下游难以消化 [3] - 当前多晶硅库存约20-30万吨,叠加10万吨/月产出,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3] - 2025年硅料价格若跌至4万元/吨以下,全行业亏损或倒逼中小企业退出 [3] 政策与产能影响 - 工业节能监察通知或限制硅料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定价权增强,政策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稳定价格底线 [3] - 大全能源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0%,阿特斯等组件企业通过优化出货结构自律调节产能 [6] - 通威12万吨/年多晶硅项目复产,宝丰、晶诺7月停检产线,行业硅料月消耗约10万吨 [6] 行业装机与市场表现 - 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99.3%),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同比翻倍),分布式光伏新增1.13亿千瓦 [3] - 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维持两位数增速 [5] - 国内组件环节开始盈利,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长显著,但北美、欧洲传统市场增速放缓 [5] 企业业绩与策略 - 隆基绿能二季度通过BC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布局大幅减亏,组件环节利润提升,硅片持续降本增效 [1] - 隆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28亿元(同比减亏24.43-28.43亿元),通威亏损49-52亿元,晶澳亏损25-30亿元 [4] - 组件销量增长但价格跌破成本线导致增量不增收,单位成本及费用快速下降推动减亏 [5]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 专家:多晶硅价格回弹后,硅片制造以不亏本为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