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司法解释,明确任何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不缴纳社会保险的协议均属无效,无论该约定是双方协商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的结果 [2][3] - 新司法解释规定劳动者有权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法院对此予以支持 [4] - 该司法解释将于9月1日起施行,旨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倒逼用人单位依法履行社保缴纳义务 [2][6] 经济补偿计算规则 -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计算规则为劳动者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工作不满6个月则支付半个月工资 [5] - 在社保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补缴社保后,若用人单位已将社保费以补助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有权要求劳动者返还该笔补助 [5] 案例分析:协议无效与公司责任 - 某保安公司因与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社保声明”并未为其缴纳社保,被法院判决该协议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公司需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7][9][11] - 法院认定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任何不缴纳的约定均损害劳动者权益及国家社会保险制度 [11] 不缴纳社保对公司的风险 - 公司不缴纳社保将面临强制补缴、承担滞纳金的风险,并且在劳动者据此解除合同时需支付经济补偿 [16][17] - 公司需承担本应由社保基金支付的待遇,如医疗费报销、工伤赔偿、生育津贴等,失去了通过社会保险分散用工风险和成本的机会 [15][17] 不缴纳社保对劳动者的影响 - 劳动者放弃社保将无法享受医疗保险报销医疗费、失业保险领取失业金、工伤保险获得工伤赔偿、生育保险报销费用及领取养老金等各项保障 [14] - 虽然短期可换取每月补助使收入增加,但长期将面临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方面的重大风险和利益损失 [13][14] 法官对用人单位的提示 - 用人单位应及时为劳动者办理社保缴纳手续,按月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并确保五险齐全、按真实工资水平和法定比例足额缴纳 [18] 法官对劳动者的提示 - 劳动者应注意查询个人社保缴纳情况,若发现公司未缴、断缴或未足额缴纳,可向社保部门申请稽核补缴,情节严重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19]
热搜第一!事关社保,最高法发布最新解释,9月1日起施行→
金融时报·2025-08-05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