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伏贴市场乱象调查:成分、备案与渠道“三重迷雾”
北京商报·2025-08-05 20:53

成分乱象 - 淘宝众知堂旗舰店销售的三伏贴由球状体和医用胶布组成,不含中药成分,却宣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已售超5万份 [4][6] - 产品实际为一类医疗器械"穴位压力刺激贴",备案明确标注"不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但商家借"药监认证"标签误导消费者 [6] - 无中药成分的三伏贴利用消费者"想养生又图方便"心理,通过低价和"医院同款"噱头销售 [6] 备案欺诈 - 众知堂旗舰店擅自篡改产品预期用途,在宣传中添加"中医""治疗""预防缓解病症"等字眼,远超备案的"物理刺激"作用 [7][8] - 一类医疗器械宣称医疗效果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属于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 [8][9] - 企业未按备案内容标注产品适用范围,可能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9] 渠道失守 - 三伏贴销售突破行业边界,化妆品店、茶叶店等非医疗机构违规销售,店铺普遍不具备中医服务资质 [11][13] - 茵倩化妆品旗舰店将三伏贴作为主推产品,宣称含中药成分且能"治疗",利用"化妆品店"身份规避医药监管 [11][13] - 抖音九芝堂茶叶旗舰店将"穴位压力刺激贴"包装成三伏贴销售,客服含糊成分但强调"中医理论基础"和"调理作用" [13][14] 行业监管漏洞 -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使用的三伏贴应符合药品管理法规,但市场上"械字号"产品仍以三伏贴名义销售 [10] - 非医疗机构开展三伏贴服务违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规定,但乱象持续存在 [11] - 跨界销售店铺无法提供专业辨证指导,消费者可能因"用错贴、贴错穴"引发健康问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