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独家|证监会动真格!230万罚单是开始,造假帮凶要慌了!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与第三方配合 - 上市公司实控人及高管涉嫌职务犯罪数量增加 7月以来8家上市公司涉刑 2025年初以来接近20家 [1][4] - 第三方配合造假成为财务造假关键环节 多为未上市小型壳公司 约70%-80%为壳公司 处于监管盲区 [1][4][5] - 造假模式分为真假混同与完全造假两类 相比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法更为隐蔽 [4] 第三方配合造假操作案例 - 赛为智能案涉及四家第三方公司 资金转移规模超1.2亿元 [8][9] - 深圳昊天协助完成三类造假行为:转移1500万元偿还个人债务 转移2558万元虚构应收账款收回 转移9620万元工程款虚增营收 [8][9] - 广州高倬通过虚假购销合同接收1.16亿元货款 其中5000万元未用于采购 协助虚增营收4800万元 [9] 监管应对措施与执法进展 - 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赋予证监会对第三方行政处罚权 [1][12] - 建立线索移送机制 将第三方造假线索移交金融监管总局、国资委及地方政府处理 [13][14] - 已出现首例行政处罚案例:越博动力案两名第三方个人被罚230万元 首例民事赔偿案例:赛为智能案第三方承担3%连带责任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