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野蛮生长”后面临失速危机 储能业破内卷需规范与创新“双管齐下”
上海证券报·2025-08-06 02:1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2] - 锂电储能系统价格三年暴跌近八成,市场均价已低于成本价,全行业面临普遍亏损 [2][3] - 2024年锂电储能EPC中标均价1.175元/瓦时(同比降16.07%),系统均价0.574元/瓦时(同比降47.82%) [3] - 2025年1-6月锂电储能EPC/PC中标均价0.9618元/瓦时(同比降24.09%),系统均价0.4848元/瓦时(同比降29.94%) [3] 企业财务表现 - 鹏辉能源2024年营收79.6亿元(同比增14.83%),净利润-2.5亿元(同比降685.72%),电芯价格逼近或跌破生产成本 [4] - 2025年至少15个储能项目终止/延期,涉及投资资金超百亿元,技术类型涵盖锂/钠/固态电池及系统集成等 [4]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海外订单规模突破150GWh,2025年上半年达163GWh(同比增246%),覆盖50余国 [5] - 电池类与光储类企业占海外订单87%,但中标价快速追平国内,企业难以获取合理利润 [5] - 标准体系滞后制约海外拓展,需完善储能电池安全测试评价标准 [5] 政策与行业自律 - 《价格法修正草案》拟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为破解价格战提供法律依据 [7] - 首部强制性国标《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8月1日实施,划定行业生存红线 [8] - 头部企业发起反低于成本价投标联盟,推动行业自律公约 [7] 技术创新与转型 - 行业需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拓展智能电网/电动交通/数据中心等多元场景 [9] - 远景储能通过交易构网技术探索差异化路径,如离网制氢氨和零碳产业园 [10] - 落后产能将淘汰,大容量电芯推动产能升级换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