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频强赎增量难放量可转债供不应求局面加剧
证券时报·2025-08-06 02:49
可转债市场现状分析 核心观点 - 可转债市场存量规模显著下降,年内减少805.64亿元至6530.58亿元,主要因强制赎回加速(51只退市转债中71只因赎回)[1][2][4] - 权益市场回暖叠加发行人财务成本降低是强赎加速的主因,促转股意愿增强[2][3] - 新发可转债供给受限(年内仅26只上市,规模405.79亿元),政策收紧与市场环境导致发行节奏放缓(2024年发行量同比下降70%)[5][6] - 供需失衡下可转债稀缺性凸显,机构配置需求维持高位,溢价率或持续高企[8] 强制赎回动态 - 齐鲁转债将于8月14日摘牌,投资者可选择按100.7068元/张赎回或5.00元/股转股[2] - 触发强赎的转债平均剩余期限缩短,发行人更倾向选择强赎退出[2] 供给端制约因素 - 再融资新规限制破发、破净企业融资,2024年可转债发行规模仅387.6亿元[6] - 发行周期长(受理至上市需252天),下半年预计新增规模不足200亿元[7] - 权益市场波动导致低资质转债发行困难,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6] 需求端特征 - 机构资金持续青睐可转债,因其风险收益平衡特性优于REITs或红利股[8] - 强赎风险压缩择券空间,推动高切低交易需求及ETF被动配置需求[8] - "固收+"策略配置需求与存量下降矛盾或维持溢价率高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