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兜底学前一年,能否真普惠?
36氪·2025-08-06 08:50
但在一片叫好声中,更值得追问的是:免费之后呢? 01 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并不容易走 学前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中投入最薄弱、分布最不均衡的部分。尽管「普及率」不断提高,真正困扰家 庭的,仍然是「公办园太少」「入园太难」「费用太高」。而这次政策的直接指向,正是家庭教育成本 的核心部分——保育教育费。 根据文件, 从 2025 年秋季学期开始,所有公办幼儿园的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将直接免除保育教育费; 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 教育费。 这一举措毫无疑问直击痛点, 让「入园贵」的问题迎来制度性缓解。 更进一步,政策还明确了减免费用的标准依据,即按照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执行, 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其他项目。 然而,真正难走的,是公平的「最后一公里」。 公办园总量依旧偏少,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家长能否 真正「上得到」,远比「免费了没」更重要。 政策的确定,固然是教育公平的一次推进,但如果供给 侧跟不上,问题反而可能放大。 8 月 5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自 2025 年秋季学期 起,全国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