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代建行业竞争加剧,城投公司作为重要拿地主体,其拿地占比下降至45%,较去年同期降低5个百分点,导致城投代建业务竞争愈发激烈[1] - 行业呈现新动向,多家代建企业通过战略签约深化业务布局,合作内容多元化,并有全国化布局趋势[1] - 政府代建制政策持续落地,上半年14个省市出台代建管理办法,积极鼓励政府项目实行代建制[1][2] - 现房政策若落地将加速行业“洗牌”,是代建企业面临的一项挑战[1] 城投拿地市场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城投及平台公司参与拿地的建筑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米,较2024年上半年微增4%,但占比为45%,较2024年上半年和2024年全年分别下降5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6] - 2025年二季度城投拿地占比为41%,较一季度下降8.7个百分点,较2024年同期下降14.4个百分点[6] - 从历年走势看,2022年至2024年城投拿地占比基本维持50%以上,其中2022年和2024年占比高达60%[6] - 城投拿地占比下降反映出30个核心城市土地市场止跌回稳,土地成交总量上升,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城投托底比例降低[6] 政府代建政策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出台代建管理办法的省市达到1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一个城市[2] - 各地区代建制定义基本遵循“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工期,项目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核心理念[3] - 代建范围设定因城而异,例如湖南省规定财政性资金占项目总投资50%以上且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实行代建制,洛阳市规定总投资2000万元及以上的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必须代建,部分三四线城市如南雄门槛较低,建安费800万元即强制代建[3] - 政策呈现精细化管理趋势,如洛阳市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强化绿色建造与技术升级,如内蒙古提倡代建项目采用先进技术、智能建造和绿色建材,并完善创新激励与惩罚机制,如河源市源城区实行激励制度,奖励金总额不超过代建管理费的10%[4][5] 企业战略合作模式 - 2025年上半年有7家代建企业与不同委托方就多种业务类型进行合作,合作项目遍布淄博、北京、绍兴、佛山、重庆、武汉等地,显示全国化布局趋势[1][10] - 政企合作成为主流,聚焦城市功能提升,覆盖规划、基建、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领域,例如旭辉建管与佛山南海区政府、里水镇政府及乐宜里文旅达成三方战略合作,以“体育+文旅+生态”为核心推动文体商旅融合[10][15] - 国企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例如蓝绿双城与淄博周村城建围绕城市全周期开发展开合作,涵盖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服务等[11][14] - 民企跨界联盟以科技赋能代建,例如腾云筑科与万物云、浪潮智慧建筑达成战略合作,在“空间场景+康养科技”创新模式与智慧建筑方向深度融合,探索智慧社区、康养服务等新业态[12][15][16]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代建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深度绑定委托方,合作高度契合“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导向,有助于获取政府支持与项目机会[12] - 未来企业与政府、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的合作将持续加强,代建企业将进一步向“城市服务商”转型,参与城市全周期运维[13] - 跨界生态扩张将使代建企业与科技、文旅、康养企业协同,形成多产业联动生态[13] - 行业将保持“强者恒强”、“特色为王”发展态势,资源整合能力是关键,企业需兼具规划、产业导入、科技应用等综合能力[12][18]
城投拿地占比下降,代建企业“战略合作”破局
36氪·2025-08-06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