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发展概况 -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是威海市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链之一 集群内共有规上企业67家 成功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及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1] - 形成从原丝到碳纤维、预浸料、树脂材料、复材制品和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制造体系 具备研发创新到装备制造和分析检测的全产业链保障支撑能力 [3] - 碳纤维钓具本地配套率超80% 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60%以上 [2] 企业梯队建设 - 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构建龙头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坚、创新型企业为基础的强企方阵 [2] - 累计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1家 [2] - 光威复材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生产品种最全、生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龙头企业之一 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碳纤维材料 [2] 技术创新成果 - 建成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 省级创新平台15个 中试平台入选首批山东省制造业中试平台 [4] - 突破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关键技术 500米/分干喷湿纺高强度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国内领先 实现T1100级碳纤维产业化生产 [4] - 高强高模碳纤维入选2024年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4] 产业园区与平台 - 建成国内第一家政府性投资碳纤维专业园区 配套基础设施30万平方米 打造集科研、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园区 [3] - 引进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22家高端科研平台 吸聚拓展纤维等4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 - 碳纤维产业园入选工信部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 获评山东省数字经济园区 [3] 数字化与智能化 - 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化项目11个 宝威新材料5G智能工厂入选全国名录 [4] - 建设碳纤维省级"产业大脑" 汇集生产监测、仓储物流、创投融资等数据1.4万条 [4] - 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 数据驱动型"晨星工厂"8家 [4] 品牌与标准建设 - 企业主持制定《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碳纤维预浸料》国家标准 [5] - 推进国内钓具行业首个区域品牌"威海钓具"集体商标注册 获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6] - 5家企业获评省级以上质量标杆及山东制造·齐鲁精品 [6] 人才与产学研 - 建立4名院士领衔的顶尖智库 累计引进省级以上人才12人(含国家级人才2人) [7] - 联合职业学院实施"订单式"技术人才培养 设立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 累计输送专业人才300余人 [7] - 推动全省唯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职称评审试点落地 [7] 金融与要素保障 - 设立威海港发股权投资基金等产业基金 搭建省级"金融管家"试点平台 引入15家金融机构 [8] - 建设全省首个碳纤维产业源网荷储试点项目 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大核心要素以降低用能成本 [8] - 创新产业链金融辅导模式 通过"惠企政策集成卡"和"企业家专享卡"精准服务企业 [8]
以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