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旨在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因轻资产缺抵押导致的融资困境 通过央地协同和信息共享 将技术实力和经营前景等要素纳入授信体系 实现资金直达基层和利率适宜 [1][2][4] 机制建立背景 - 2024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 由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该机制 [1] - 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缺抵押特征 银行传统风控难以量化技术价值 [1][2] - 企业常陷入有技术缺抵押和有订单缺资金的两难境地 制约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扩张 [3] 机制运作模式 - 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渠道 将企业经营情况、技术实力、产业链地位和发展前景纳入授信体系 [1][4] - 通过共同会商打通信息渠道 银行可便捷查询企业科技资质和研发投入数据 [4] - 多地创新推出数据增信、科技增信和担保增信等模式 [1][4] 创新金融产品 - 中国银行知惠贷和三门农商银行台创·专利池贷 通过专业团队对核心专利科学估值 可发放数百万元信用贷款 [4] - 中国信保与进出口银行联合推出专项贷款 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风险保障且无需传统抵押 [5] - 寿光农商银行推出科创积分贷 对创新积分大于70分企业提供定制融资方案 已发放5户共计2750万元 [8][9] 创新积分制实施 - 2024年8月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 设置3类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 [8] - 按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稳定期动态调整权重 通过量化创新能力评价引导资源精准聚集 [8] - 潍坊天信散热器有限公司凭借31项实用专利和70分以上创新积分 获得900万元贷款且利率比常规低109个基点 [6][8] 机制实施成效 - 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和利率适宜 并向科技等重点领域倾斜资源 [1] - 有效解决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改善授信评估片面性 [4] - 金融监管总局东营分局表示将继续深化机制建设 打造专班加生态共建科技金融对接模式 [9]
金融调研|从“看抵押”到“看技术”,小微融资机制破局科技企业“有订单缺资金”困境
第一财经·2025-08-06 20:21